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频道 >

老家买房,成不了北漂的退路-世界热议

2023-05-19 16:09:01 来源:凤凰WEEKLY

文/高乐高 豆米

编辑/闫如意


【资料图】

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北漂女孩苏晨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套房。

这套两室两厅的学区房,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小区绿化堪比公园。

“房子不算是特别大,一共九十多平,但是只住我和两只猫,肯定绰绰有余了!”

用苏晨的话来说,这套房就是她的初恋男友,让单身二十七年的她春心荡漾,容光焕发。

千好万好只有一点不好,这套房子不在北京,在苏晨的老家成都。

1800公里的距离不是开玩笑,交房已经大半年,她和“初恋男友”温存的最长时间也就年假七天。

用在北上广赚的钱,供着次线城市的房,苏晨并不是孤例。

异地买房,似乎正在成为城市外来者们寻求“安身立命”的优先方式。‍‍‍‍‍

异地买房,北漂们的镇定剂

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4月,北京新房成交均价为57763元/㎡,环比上涨10.02%,而北京新房供应大幅“缩水“,单月批准上市套数创近5年来新低。

随着房价上升和就业内卷,普通年轻人想在超一线城市落脚越来越难了。

选择在老家买房,不仅因为北京的房子真的买不起,也因为北京的生活给TA们带来了无限的疏离感和压迫感。

在高强度运转的城市生活里,拥挤成堆的北漂们就像是一条条翕动着腮部,极度缺氧的鱼;而异地买房,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难得的“空气”。

从大一开始算起,苏晨其实已经在北京待了九年。

硕士毕业后的苏晨在一家知名的出版社做图书编辑,虽然出版社承诺解决户口问题,但至今还没有实现,至于收入,“基本属于为爱发电”。

朋友给苏晨介绍了一些外活,她每个月可以接到不少的约稿,总收入勉强维持在15K左右,但和北京高昂的房价相比,这依旧是杯水车薪。

有一次加班到凌晨三点,苏晨决定在办公室里将就一夜,那天她裹着空调毯一个人窝在休息区的沙发上,隔着玻璃窗看到隔壁写字楼里星星点点的灯光,忽然觉得,她好像被什么东西罩住了。

“就感觉,我跟生活,跟这个城市始终是有距离的,只能远远地看着。我的同事基本都是北京本地人,各方面都很稳定。我是个特别紧绷的人,生活和工作我没办法分开,有段时间压力大到严重掉发。”

为了缓解焦虑,她回到老家,买了自己的第一套房。

和苏晨有同样感觉的还有周驰,他今年39岁,从事互联网行业,现在已经在老家衡水买了三套房。

2010年,周驰刚工作没多久,那时的他做记者,一个月的工资也就1万上下,在北京买房看起来遥不可及。

在周驰的眼里,北京是一个让他感到特别不舒服的地方。

“但凡在北京,你的精神其实是没有办法完全放松的。即使周末去摸鱼喝个咖啡、吃个饭,大家在一起聊天的时候还是会聊到工作,根本躲不开。我说实话,一聊到工作我就特烦,周一到周五都在工作了,为什么周末还要聊?”

决定在老家买房之后,周驰的状态比原来好多了,"最大的快乐在于,感觉自己有后路了,不至于在这被卷死!”

〓苏晨给自己布置了一个适合发呆的飘窗

周弛的老家在衡水农村,从衡水市里到北京,交通很方便,坐火车在当时只要三个小时。他买的房子离衡水火车站很近,大概三公里,如果不带行李箱,走着也能回家。

买第一套房的时候,周弛家的房子每平米才不到3000块,当时是全款买的,接近80平。他在北京的房租便宜,跟别人合租,一个月才1000来块。

“我也不会经常出去吃喝玩乐,毕竟自己是农村出来的,过苦日子的心态还是有的。基本上就跟大学同学、媒体圈的一些朋友偶尔出去吃个饭,每个月工资大部分都会剩下来。当时全款差不多20万出头,我自己出了接近18万,剩下的家里出。”

周驰买房的时候,衡水的平均工资可能也就2000块钱,13年过去了,现在的平均工资也就3000来块钱。不过现在房价已经涨到平均七八千,个别的楼盘可能到1万多,他买的房子也算升值了。

而买房之后的苏晨,每个月要多出三千的房贷,她把原先在国贸附近的房子退了,搬到了稍远一点的地方,跟朋友合租,每个月的房租四千左右。

“我这时候才觉得,哦,原来工作是有意义的,攒钱是有意义的!”

虽然每天的通勤时间增加了,但是苏晨觉得每天都充满了干劲,她开始关注以前从来不感兴趣的理财投资和房市资讯,甚至会主动参与前辈们的唠家常,言语之间已经有几分社会人的“圆滑”。

老家那套住不上的房,治好了多少北漂的焦虑病。

“回不去”的房子

作为一条退路,那间空着的房子意味着“不再拼命工作,转而享受生活”的理想状态,就像苏晨所说的那样,等到出版这行完蛋了,她就会带着两只猫跑到自己的桃花源。

虽然异地买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漂们的情绪焦虑,但是对于那些买了房的人来说,老家真的回得去吗?

2014年周驰确诊了甲状腺乳状癌,两年间做了两次大手术,其间还做了碘131的放射治疗。

他当时所在的那家互联网大厂,在知道他生病的消息后,直接把他开除了。

“当时整个人都处于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一个阶段,你身上又没有那么多钱,又要治病,工作又丢了,又没办法找新工作,因为你的身体没恢复,没有人会要你,自己的病又不能瞒着下一家公司。

我当时就觉得在北京熬不下去了。那我回家至少家里还有房子,我不至于露宿街头。

被开除了以后,我回到租房的地方,特别难受,我从办公室出来以后一路上一直忍着,公司会搞公益基金救助像我这样的人,但自己的员工生病了,却被突然一脚给踢开了。”

被开除的那天,周驰收拾完办公桌,一个人回到租住的地方。

“我住的小区楼栋前面是个幼儿园,走到那里我就实在忍不住了,蹲在车后面就开始哇哇哭。我好委屈,那个委屈真的是就突然哗一下全出来了。那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想法——我要回家,家里还有人,我的房子都还在,不至于露宿街头,不至于饿死。我甚至可以回家种地,只不过就是被打回原形了。”

短暂的宣泄之后,周驰陷入无措中,因为他发现老家似乎是“回不去”了。‍‍‍‍‍

“我考虑过比如自己开个餐饮店啊什么的,后来我觉得可能又不太行,因为自己又没有做过这些东西,衡水好多店都是开了关,关了开,它毕竟小地方嘛,流水不可能像北上广深似的,所以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好选择。后来我又想着,可以去当地的媒体,结果我发现没有关系根本进不去,去省会也许还能碰碰运气,小地方完全不可能。‍‍‍‍‍‍‍‍‍‍‍‍‍‍‍‍‍‍‍‍‍‍‍‍‍‍‍‍‍‍‍‍‍‍‍‍‍‍‍‍‍‍‍‍‍‍‍‍除了这些东西,我回去之后还能干什么呢?当地又没有什么大的企业。至于考公考编制,我又过不了自己这关。

最后就发现,自己好像真的回不去了,除非你回去种地。但是我不想再回农村种地,我好不容易从农村出来,为什么要回去?”

种麦子、种地、耕地、浇田,这些农活周驰全都干过。给田里浇水,是要用水袋的,农村里浇田是一户接一户地去浇,那时候周驰整夜不睡地盯着,看水袋晚上有没有跑水,因为浇地的水费比平常生活用水要高很多,晚上一旦有跑水的地方,就要想办法赶紧把水闸关掉。

总之,在周驰的记忆里,除了冬天田里没活干,上大学之前的他一直在干农活;最辛苦的是夏天,芒种前后麦子都熟了,收麦子的时候晒得整个人都是蒙的。

6月已经很热了,中午的时候可能30多度,周驰要在田里一直连续工作半个月的时间,整个人晒得通红,到了晚上可能气温降下来了,但是皮肤就会爆皮,脱皮,身上火辣辣地疼。

离开老家,离开土地,一直是他奋斗的目标。

即使买了房,老家也无法成为他的退路。

这也是大多数在老家买房的打工人遇到的困境,当初选择来到超一线城市,大多是因为这里拥有更好的就业环境和资源。

一旦离开这里,那就意味着重新回到“池塘”。

买房了,主流意义上的“生活”才能开始

对于更多的人来说,老家的一套房,像是一张“入场券”。

和在纠结中的周驰相比,老家在绍兴市区的陈生在“退一步”时能显得从容一些。‍‍‍‍‍‍‍

2008年他参加工作,做了一年多的建筑施工,正遇上中国前所未有的大基建热潮时代,陈生的同学们大部分是进中建、中铁系统,在那里干两三年后都跳槽到大型房企。

“我算是见证了时代剧变,举几个例子,好多同学在恒大,我当然眼红他们在高周转时代拿高薪,但随后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比如,员工集资打水漂还牵连亲戚朋友的钱,过去拿的高薪都搭进去了;有个在海花岛项目部的同学被欠薪多时,而项目已经没了。”

后来他转了行,来到了北京,尽管同事极力劝他在燕郊买房,但考虑一番后,陈生还是在绍兴买了房。

首付30万出头,陈生父母出资一半,当时8500一平方买进的房子,泡沫巅峰时候涨到3万出头,现在也值2.5万一平。

对于陈生来说,买房意味着“终于有自己的房子了,有了窝”。

陈生目前已经全部还清房贷90万,还从家里继承了一套学区房,现在孩子在绍兴上小学。公司不要求坐班,陈生只用在固定的时段回北京参加会议就行,他对现在这种南北两头跑的生活状态非常满意,也从来没有考虑过卖掉绍兴的房到北京生活。

“我已经是个幸运儿,没什么可抱怨的。”

其实对于在超一线城市打拼的人来说,真正能让人安定的不是房子,而是“家”这个概念。

对于一个已经走出社会好几年的人来说,即使已经实现了经济独立,有着稳定的工作能力,但真正成熟的标志依然是服从社会规训,进入到以自己为轴心的小家庭中。

“单身的你还在租房”背后潜藏的台词是,这个人的心理状态已经被自动归属为“幼稚”——他很可能没有担当,无法被委以重任。

没有房子,就等同于没有稳定的家庭生活。

异地买房之后,陈生已经开始了真正的生活,这无疑是被大多数人羡慕着的稳定状态。

但并非所有人都有这样的运气。

39岁的林伟,现在北京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工作 ,2009年年底,大专毕业的他刚来北京工作,当时回龙观还是6000多一平,后来不到两年时间,就涨到了两三万。

错过了最佳时机,在北京买房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2016年,林伟选择在老家邢台买了第一套房。

当时他已经工作7年了,家里催着买房,是因为他早到了该结婚的年纪,买了房子好结婚。

林伟的家人不善表达,一家子都属于把话藏在心里的那种人,平时打电话能打五六分钟就算长的,但这一次语气很强烈,几乎是在给他下命令。

“当时他们就说这么晚了,你赶紧结婚,然后现在你缺套房子,你要不买我给你买了,这种话说了几次。可是北京这边房价太高了,我真的买不起,我也不愿意掏父母的积蓄,就只能在邢台市转了一下,买了套房子。

买房最主要是因为社会压力,其他同龄人都买了,家里一催,我就觉得自己也该买了,为了顾及脸面。社会的风气如此,大家都焦虑。我自己倒不是说有多强烈的买房愿望或者目标;

而且从毕业家里就开始催婚,一直到后来,周围没有可以介绍给我的同龄人了,没人介绍了。之前还有朋友周末一起玩,后来大家陆陆续续都结婚了,也约不出来人了,我才发现,自己没选择了。”

〓 林伟的房产证

买房之后,林伟计划着装修之后让父母先过去住,可房子在五层,没有电梯,父母的腿脚不方便,于是作罢了。

林伟的房子现在还空着,将来也可能空着。

在他的未来规划里,一旦结婚,即使对方不提要求,他也会把在北京买房安排在首位,到时候打算卖掉邢台的房子,在燕郊重新买一套房。

而同样单身的周驰,今年已经开始把在北京买房提上日程了,

一辈子都不结婚,这个事他觉得不可能实现,如果遇到合适结婚的对象,他就不能老这么在北京租房。

对未来尚不明晰的苏晨,每个周末都要花大把时间回复长辈们狂轰滥炸过来的相亲信息,有时候被逼得急了,她会不太礼貌地回一句:“我已经买了房了,结婚只想找个真心喜欢的!”

可是苏晨不知道那个可以结婚的对象会从哪里冒出来,他不是家里养的猫,并不能随便带回成都。

将来到底还要不要在北京买房,仍然是未知数。‍‍‍‍‍‍‍‍‍‍‍‍‍‍‍‍‍‍‍‍‍‍‍‍‍‍‍‍‍‍‍

对于单身的男性而言,拥有一套房子,意味着他有很大可能进入婚姻。

而对于女性而言,拥有一套房子,意味着她可以在婚姻上拥有更多的选择自由。

无论是对于哪一方,房子都是成年人的强心剂——它最大的意义不在于提供一个住处,而是作为一张精心设计的海报,向社交圈宣告房主正在传统的生活轨道上运行;即使暂时没有结婚生子,也不会被社会主流猛烈地斥为异类。

如果要结婚了,那么必然要考虑工作收入、孩子的教育,两个家庭之间的往来······各种问题错综复杂,并不能靠坐个高铁或者飞机就能解决。

说到底,在异地买房的人中,能够像陈生那样心满意足的终究还是少数。‍‍‍‍‍‍‍‍‍‍

异地买房,只是给北漂们提供了一条步入“生活”的捷径。‍‍‍‍‍‍‍‍‍‍‍‍‍‍‍‍‍‍‍‍‍‍‍‍‍‍‍‍‍‍‍‍‍‍‍‍‍‍‍‍‍‍‍‍‍‍‍‍‍‍‍‍‍‍‍‍‍‍‍‍‍‍‍‍‍‍‍‍‍‍‍‍

而真正困住他们的,是“生活”本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