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一周收治500多例!这两种传染病夏季高发,学龄前儿童重点防范
三湘都市报6月17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琪 通讯员 肖冬菊 秦璐)读中班的儿子小潇(化名)发烧了,6月17日,朱女士带着儿子在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看病,发现儿科门急诊人满为患,最终小潇被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
本周内,该院儿科急诊已接诊500多例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患儿,其中症状较重的约40例。进入夏季,肠道传染病高发,儿科最常见的是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高发,两者症状相似。专家提醒,学龄前儿童需重点防范。
“先是儿子突发抽搐,送到医院确诊为重症手足口病,10几个小时后,家里3岁的女儿也抽搐起来,两个孩子都确诊为手足口病。”17日,在医院儿科病房,记者看到年轻妈妈李女士正在照看3岁的女儿,让她担心的是,1岁的儿子因为症状更重,目前还在儿科监护室接受治疗。
李女士回忆,儿子是6月14日晚开始发烧,测量体温有39.8℃,在家采取了降温措施,打算观察一下。谁知15日凌晨孩子突发抽搐,李女士吓坏了,立马送往医院看急诊。“医生检查孩子的口腔,一看嘴里全是疱疹,经过检查,确诊为手足口病。”当天下午,女儿也开始发烧抽搐,李女士赶紧查看了女儿的口腔,发现和弟弟一样,长满了疱疹,于是不敢耽搁赶紧送医。现在姐弟俩的手部、脚部皮肤都长出了疱疹。
长沙市中心医院儿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李嘉介绍,手足口病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其次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患者和隐性感染者都是传染源。婴幼儿还可以通过接触患者或接触被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疱疹液污染的手、日常用具、衣物等感染。典型的手足口病会在手掌心、脚掌心、口腔黏膜、臀部等部位出现皮疹、疱疹、溃疡。
目前,手足口病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轻症的处理方法参考感冒的治疗方式,如果体温超过38.5℃,可以吃退热药物。重症常出现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十分凶险,表现为患儿体温持续39℃以上难以下降,精神萎靡或烦躁,频繁呕吐,肢体抖动,无力,站立不稳,呼吸加快等。
重症手足口病可引起脑膜炎、脑炎等并发症,部分重症患儿还可能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则会导致死亡。因此,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尽快就近送医,及早干预。得了手足口病的患儿症状缓解后不要急着回幼儿园或学校,应隔离治疗2周,治疗期间不要近距离接触别的儿童。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被称为“同胞兄弟”,也是以急性发热和咽部疱疹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大多由柯萨奇A组病毒、疱疹病毒、EV病毒引起,传染途径和手足口病相同,传染性强。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口水、食欲不振、呕吐、抽搐等,检查时可以看到患儿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多个2—4毫米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这些疱疹会在1—2天后形成小溃疡,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整个病程在1周左右。绝大部分的疱疹性咽峡炎愈后较好,如果在手掌心、脚掌心等部位同时出疹子,提示为并发了手足口病,要当心出现重症,及时就医。
李嘉提醒,引起手足口病重症和危重症的病原主要是肠道病毒71型(简称EV71病毒),目前我国已有疫苗上市,可接种EV71型灭活疫苗预防;但疱疹性咽峡炎至今尚无疫苗可预防。
日常生活中,预防这两种传染病主要是做到爱卫生、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家里勤通风、勤晒衣被,孩子的餐具、玩具等物品要经常清洗消毒;尽量避免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不良的公共场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