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频道 >

南京自贸区揭牌1周年 形成6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

2020-09-08 11:30:32 来源:南京日报

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标识牌。 江北新区供图

去年8月30日,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在江北新区揭牌,从此开启“双区叠加”新征程。一年来,围绕“两区一平台”建设,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示范区和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南京片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各项工作都取得积极成效。

回望一年发展,南京片区牢牢把握“制度创新是自贸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形成了60多项体现首创要求的制度创新成果,其成效也显而易见——一年间,南京片区新增注册企业1.3万余家,累计备案新型研发机构61家,累计孵化引进科创企业960家,这不仅反映了南京片区整合集聚要素的能力,而且为下一步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微信图片_20200824081315

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仪式现场。江北新区供图

作为国家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自贸区还承担着为新一轮改革开放“探新路”的职责。在《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113项改革任务中,涉及南京片区的有104项,目前已经实施了92项。一年间,改革任务完成度88.46%,并且形成了219个改革创新案例,反映了南京片区的执行效率与质量。

营商环境国际化指数全国领先

正值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成立一周年之际,8月20日上午,《2020南京片区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及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

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营商环境的国际化指数达79分,高于2020年我国77.9分的平均得分,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营商环境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灵魂,在《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第一条就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开办创新创业企业,在南京片区只需要半天;对于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利用,南京片区处于全国领先;打造创新生态,南京片区在国内处于一流位置……当天的发布现场,南京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韩剑,就报告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

韩剑介绍,报告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和先进经验,参照世界银行、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以及国内先进地区的评价方法,对南京片区成立一年来的营商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

“也许有人会怀疑,南京片区营商环境的国际化指数有那么高吗?那么我们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韩剑表示,南京片区在全国率先推出“行政审批2330改革”,即开办企业2个工作日内办结、不动产登记3个工作日内完成、重大产业项目施工许可30个工作日内完成。事实上,现在南京片区的行政审批效率,可以达到“1220”,甚至有的企业申请开办只需要0.5天,这在全国一定是走在了最前列。

此次评估中,南京片区将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作为对标对象,从反馈的各项指标来看,在获得用水、用气、劳动力市场监管、政府合同方面,两家片区的分数基本一致;临港新片区在招投标、市场监管方面的表现更好;南京片区在知识产权、普惠创新方面的表现更突出。韩剑表示,即便和国内成立最早、发展最好的自贸片区相比,南京片区的营商环境也毫不逊色。

在营商生态综合创新指数评估方面,通过人才生态、金融生态、绿色生态、创新生态、法治生态和产业生态6个指标的综合评估,南京片区营商生态综合创新指数达到110.26,较2018年提高10.26%。其中,创新生态、人才生态、产业生态等3项指标进步明显。

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一年来新增注册企业1.3万家,吸引海内外人才1800余人,南京片区正成为江苏乃至沿海地区创业的首选区。

形成6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

在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上的突出表现,得益于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充分发挥“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改革优势,加速打造开放创新新高地。

企业关注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聚焦什么。

“审批时间节省了2/3,运作成本节省近百万,在这里建设项目毫无后顾之忧。”位于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的康星科技产业园项目负责人说。南京片区在启动“分阶段施工报建模式”后,企业的项目周期被大大缩短,审批效能的大幅提升让企业项目落地有了极大的便利。

康星科技产业园项目总投资约75亿元,是集住宅、商业、公寓、酒店、办公为一体的市级重点项目,被列入“分阶段施工报建模式”试点。过去企业要等基坑、桩基础、主体结构三个阶段工程的所有建筑方案设计和技术审查完成后才能开工建设。在南京片区推行分阶段施工报建模式后,将这三个阶段工程分阶段发放施工许可证。康星科技产业园项目在列入试点项目后,提前启动基础部分施工,再细化上部主体结构建筑方案设计和技术审查,从而大大缩短项目建设周期,为项目节省了数百万元的运作成本。

这只是南京片区在制度创新上的一个缩影。一年来,南京片区紧盯制度创新这个核心任务,形成了60多项体现首创要求的制度创新成果。

设立全国自贸区首个原创认证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打造全国领先的知识产权保护运用高地;设立全省首个全面授权商标窗口,可受理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等近30个事项,办事范围辐射长三角地区及周边城市群;成立全国自贸区首个法治园区。“两庭五院”在片区集中建设,加速集聚优质司法资源、营造一流法治环境,“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庭、南京环境资源法院、南京知识产权法院待成立。

制度创新层出不穷,科技创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

目前,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内中央商务区、研创园两大平台是江北新区建设“两城一中心”的主战场,拥有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全球IPv6测试中心、可信数据协同平台等18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管家式”服务和创新技术支持;集聚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南京创新中心、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中欧创新中心等八大重点创新平台,建立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接力式孵化与培育体系,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创新,已成为南京片区最鲜明的底色。

新起点上发展要面向国际化

8月20日的发布会也是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的发展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就“新起点上南京片区国际化发展策略”纷纷支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原部长、国研智库首席经济学家赵晋平表示,南京片区仅仅成立一年,改革任务完成度高达88%,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南京片区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要紧抓新一轮国际资源要素转移与产业分工格局演变的新机遇,在市场、企业、资本、信息、创新、人才等国际化方面持续发力,高质量“引进来”、全方位“走出去”,通过开展顶级科技园区对标计划、高端科创研发基地共建计划、知识产权新业态开发计划“三大计划”,实施科技培育、企业培育、产业培育、环境培育“四个培育”,将南京片区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水平自贸试验区。

在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常兴华看来,当前全球竞争的格局空前加速,南京片区的国际化发展要先立足国内,稳住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以内循环带动外循环,同时要加速推进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合作。

南开大学(中国)自贸试验区研究中心副主任葛顺奇认为,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南京片区要继续将营商环境作为发展的抓手,踏踏实实补齐短板,持续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同时,面向国际化,南京片区要提前布局,熬过最困难的时候,未来一定能够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圆桌论坛主持人、江苏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沈和总结了各位专家学者的观点——以制度创新推进国际化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开放创新推进国际化发展,集聚国际创新资源,推动自主创新和高端产业发展;以服务贸易升级推进国际化发展,在疫情严重影响的国际环境下探索出新的路径;以区域联动推进国际化发展,自觉担当国家级新区的龙头带动作用,放大南京自贸区开放带动效应。

(南报融媒体记者李都 通讯员 余丽莎 万礼炜 许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