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我国南方春耕备耕时节,在湖南省祁阳县部分乡村的田间地头,着装新潮、活力充沛的“90后”村支书,成了“老熟人”中的“新面孔”。他们看似稚嫩,却对村里的大小事务越来越胸有成竹。
“大伯,今年要抓紧把早稻种起来,要保自己的口粮,有什么困难跟我们说,我们会尽量想办法解决。”28岁的村支书刘笑正上门动员村民种双季稻。
帅气的短发,乐观开朗,举手投足间富有朝气,这是祁阳县下马渡镇枫石铺村村支书刘笑留给记者的印象。
图为刘笑在枫石铺村查看村集体产业苗木种植情况。(新华社记者柳王敏 摄)
从大学毕业后,刘笑先后在广州、深圳上班。2019年老支书找到刘笑,希望他能回村里工作。“我见过沿海地区农村的繁荣景象,就琢磨自己是否也能把家乡建设得那么好?”刘笑告诉记者,一番思考过后,就带着一腔热血留在了村里。
农村工作琐碎繁杂,对农村实际和基层工作方法不熟悉的刘笑,刚来那会儿吃了不少苦。“起初在大伙儿眼里我是个‘娃娃’干部,他们有质疑,我只能加班加点地干,用勤奋和实干争取他们的肯定和信任。”刘笑说。
工作两年来,刘笑发现自己“居然进步这么快”。“村支书要会财务、懂法律、明心理,既能巧妙劝解矛盾,又能耐心解释‘十万个为什么’。”刘笑说,村里事无巨细的工作激发了自身的潜能。
图为枫石铺村航拍图(局部)。(受访者供图)
去年返乡的邓志,和刘笑有着同样建设家乡的抱负。作为一名“90后”村支书,他皮肤黝黑,性格沉稳,对家乡祁阳县八宝镇瓦窑村有着深厚的情感。“我是村里不多的大学生,家乡要发展,我应该出一份力。”他说。
瓦窑村位于大山深处,山路蜿蜒,从村子到县城的车程近3小时。原村干部班子中,年纪最小的已近50岁,邓志给这个偏远的小山村注入了一股青春的活力。
“我们村留守老人多,工作又很细碎。当村干部就要沉得住气、耐得烦,把最小的事做好。”邓志说。
经过近几年努力,瓦窑村脱了贫,枫石铺村也正规划更长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出现在农村基层,在祁阳县560个村(社区)中,“90后”村(社区)支书有8名,年纪最小的25岁。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陈文胜表示,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发挥年轻人的作用,推动乡村治理信息化、科技化等。同时也要结合原有的乡村特色,探索出更适宜乡村发展的治理模式。
(文字记者:侯德强、柳王敏、席敏 视频记者:侯德强、柳王敏、席敏)